操作日本 SMT 超聲分散機 UH-50F 時,需圍繞設備安全、操作規范、效果保障、維護保養四大核心維度規避風險,以下是詳細注意事項:
一、開機前準備(基礎防護 + 狀態檢查)
環境與電源要求
放置于平整、干燥、通風的工作臺,遠離易燃、腐蝕性氣體及液體,避免設備受潮或部件腐蝕。
確認電源電壓與設備額定電壓(AC100-240V,50/60Hz)一致,接地線路連接牢固,防止漏電或電壓不穩導致設備故障。
電源線需遠離尖銳物體、高溫區域,避免線纜破損引發短路。
部件檢查與安裝
檢查核心部件:鈦合金前端(吸頭 / 分散頭)是否完好,無變形、裂紋或磨損,安裝時確保與振動器接口擰緊,避免振動時脫落。
若切換功能(噴霧→分散),需確認更換的前端與作業需求匹配,且安裝到位,禁止未安裝前端時啟動超聲波(會損壞振動器)。
檢查液體管路(若搭配液體泵)或噴嘴是否通暢,無堵塞、泄漏,確保進料 / 噴霧通道順暢。
人員防護裝備
二、運行中操作規范(核心安全 + 效果控制)
啟動與參數調節
啟動前需確認前端已接觸處理介質(液體),禁止空轉(超聲波空振會導致振動器過熱損壞,且無霧化 / 分散效果)。
通過手動脈沖發生器控制啟停,避免頻繁連續開關,每次啟動間隔建議≥3 秒,防止電路過載。
設備會自動適配負載調節功率,無需手動干預,禁止擅自拆卸設備外殼調整內部電路或功率部件。
作業過程控制
噴霧 / 分散時,保持前端與處理對象的距離穩定(建議 5-15mm,根據霧化精度需求調整),避免前端碰撞容器壁或堅硬物體,防止鈦合金前端損壞。
處理腐蝕性、高粘度液體時,需確認介質與鈦合金、設備管路的兼容性(鈦合金耐多數酸堿,但避免長時間接觸強氧化性介質),防止部件腐蝕。
控制作業時間:單次連續運行建議≤30 分鐘,若需長時間作業,需每 30 分鐘停機休息 5 分鐘,避免振動器過熱老化。
禁止在設備運行時觸摸振動器、前端或噴嘴,超聲波振動會產生微小振幅,直接接觸可能導致手部不適,且高溫部件(長時間運行后)可能燙傷。
異常情況處理
三、停機后流程(安全收尾 + 初步維護)
停機與斷電
部件清潔
立即拆卸前端、噴嘴及管路,用清水沖洗(處理水溶性介質)或專用溶劑(處理油溶性 / 腐蝕性介質)清洗,去除殘留附著物,避免干涸后堵塞通道或腐蝕部件。
清潔時禁止用堅硬工具(如鋼絲球)刮擦鈦合金前端,以免損壞表面涂層,影響霧化 / 分散效果,建議用軟毛刷或海綿擦拭。
設備主機用干布擦拭表面灰塵,禁止用水直接沖洗或噴淋主機,防止內部電路受潮。
四、維護保養與長期使用注意事項
定期維護周期
每次使用后:清潔所有接觸介質的部件,晾干后妥善存放,避免前端與硬物接觸。
每月檢查:振動器與主機的連接線路是否松動,前端是否有磨損(若磨損嚴重需及時更換,否則影響效果),電源線是否老化。
每 3-6 個月:聯系專業人員檢查超聲波振蕩器的性能(振幅、頻率穩定性),必要時進行校準。
禁止性行為
禁止超負荷運行:避免處理超出設備適配范圍的介質粘度(建議≤500mPa?s)或固含量過高的物料,防止堵塞或損壞設備。
禁止改裝設備:不得擅自更換非原廠配件(如前端、管路),或修改設備內部電路、參數設置,否則會失去保修資格,且可能引發安全隱患。
禁止在設備運行時移動主機,或碰撞、傾倒設備,防止液體泄漏或部件損壞。
儲存與閑置處理
五、應急處理
若發生液體泄漏:立即停機斷電,用吸附材料清理泄漏物,確認無安全隱患后再檢查設備管路。
若出現設備過熱、冒煙:立即切斷電源,遠離設備,待冷卻后聯系日本 SMT 原廠售后或專業維修人員,禁止自行拆解維修。
若介質接觸皮膚 / 眼睛: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,若出現不適,及時就醫。
遵循以上操作規范,既能保障設備的穩定運行和使用壽命,又能避免安全事故,同時確保霧化 / 分散效果的一致性。